孟子非常反对墨子的“兼爱”观原因
发布日期:2015-08-10浏览:2824
孟子非常反对墨子的“兼爱”观。在孟子看来,爱本身并没有差别, 但是人所有的爱,是有差别的。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。”(《孟子•尽心上》)每一个人都是先爱自己的父母,再去关心别 的老人:要先照顾自己的孩子,才能再去爱别人的孩子。要是像墨子 说的那样,人和人之间的爱没有差距,岂不是“无父无君” ? 一个人 爱自己的父亲和爱别人的父亲是一样的,那还分得清么?天下光施博 爱,没有等级观念,那么将君主置于何地呢?
孟子是站在贵族的立场上,提倡要维护一个上下有序的等级社会; 墨子是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,提倡平等的博爱。实际上,墨子就是 把孔子提出的仁爱进行无差别的推广,把儒家局限在“亲亲、尊尊” 范围内的爱,发展为不分血缘关系、亲疏远近、高低贵贱的普遍平等 的爱。墨子把“仁”之心,扩展到整个社会,扩展到每一个人,而不 仅仅是一个阶层的群体结构。但是,墨子的“兼爱”观有时候显得不 近人情,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最终理想上。他要建设一个国家富强,人 民富足,天下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完美社会。孟子也如此提倡过, 但孟子所说的是现实的:五口之家,有田有地,有房子有院子,不违 农时,按时耕种,老才有所养,少才有所安。而墨子则更进一步,既 然大家都是兄弟姐妹,就要无论贵妇贫贱,有衣同穿,有饭同吃,不 独养其子,不独养其父,无处不均匀,无处不饱暖。这两种思想,到 了《礼记》之中,分别演化成为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。
孟子是站在贵族的立场上,提倡要维护一个上下有序的等级社会; 墨子是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,提倡平等的博爱。实际上,墨子就是 把孔子提出的仁爱进行无差别的推广,把儒家局限在“亲亲、尊尊” 范围内的爱,发展为不分血缘关系、亲疏远近、高低贵贱的普遍平等 的爱。墨子把“仁”之心,扩展到整个社会,扩展到每一个人,而不 仅仅是一个阶层的群体结构。但是,墨子的“兼爱”观有时候显得不 近人情,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最终理想上。他要建设一个国家富强,人 民富足,天下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完美社会。孟子也如此提倡过, 但孟子所说的是现实的:五口之家,有田有地,有房子有院子,不违 农时,按时耕种,老才有所养,少才有所安。而墨子则更进一步,既 然大家都是兄弟姐妹,就要无论贵妇贫贱,有衣同穿,有饭同吃,不 独养其子,不独养其父,无处不均匀,无处不饱暖。这两种思想,到 了《礼记》之中,分别演化成为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。